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創業本錢,政府大放送?

手握營運企劃書,懷著滿腔的抱負,站上衝刺的起跑線,創業一族好像口袋裡還是少了一件很重要的東西——沒錯,那就是錢!

行政院青輔會調查顯示,有意創業者認為除了產品行銷之外,就屬資金是創業過程中的最大問題。對創業者來說,要懂得「籌資」,才有機會實現夢想。

俗話說「一文錢逼死英雄好漢」,沒有錢,再偉大的雄心壯志,也只能原地踏步。創業需要技術,籌資卻是門藝術,很多創業者忘了其實外界有很多資源可利用,本文將提供您安全的籌資方式,並指出一些貸款陷阱所在,讓您帶著充足的彈藥上戰場。

借貸成本風險要精算

在創業資金的籌措上,除了自有存款之外,大致可分為「金融體系」及「非金融體系」的管道。

「除了自有存款、親友借貸、標會等非金融體系的籌資管道之外,還有銀行信用貸款、政策性貸款等金融體系的籌資管道,」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財務融通組組長李俊德說。創業一族應該善用不同的籌資管道,計算出適合自己的籌資組合,來降低獲得資金的成本。

面對這麼多借貸管道,究竟哪一種最好?「其實只要適合自己的借款金額與還款能力,就是好的借貸管道,」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科長雷世謙說。不過,不管哪一種籌資方式,都需要考慮其成本與風險。如果考慮到借貸的利息較低,又能有較低的借貸風險、以及合適的還款期限,那麼政策性創業貸款無疑是創業者的首選。

優先考量政策性貸款

政府提供的政策性創業貸款非常多,主要分成「青年創業貸款」「微型企業創業貸款」以及「中小企業小額簡便貸款」三種,各有不同的貸款對象及規定。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審查部科長乙增祥表示,目前各銀行的貸款服務,利率大多超過8%,但青輔會的「青年創業貸款」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微型企業創業貸款」,貸款利率只有3%,差額都由政府補貼,而還款條件與期限,對創業一族也頗為友善。只要申貸資格符合,比起其他民間貸款,乙增祥建議,創業者應盡量爭取這兩種政府貸款。

這兩項貸款最簡單的區別,就是申請者的年齡。「青創貸款」的申請人年齡必須介於23~45歲之間,「微型創業貸款」則必須在45~65歲之間。

青輔會第一處科長劉碧珠表示,依照年齡區分申請資格,主要是政府為了照顧到不同年齡層的創業者。

青創貸款 Vs. 微型創業貸款

根據青輔會「青年創業貸款」的規定,申請人的資格有以下的規定:

1.申請者年齡介於23~45歲

2.申請者必須是公司或行號的負責人或股東(如果公司尚未成立者就無法申請青創貸款)。

3.申請者不能是其他公司或行號的經營者或股東,也不能任職於其他事業(亦即有正職工作的上班族是不能申請青創貸款的)。

4.申請者的事業(公司或行號)設立時間不能超過3年。

劉碧珠表示,其中第三點規定,主要是希望創業者能專心在新事業的創立,如果有正職工作又要忙著創業,兩頭奔波很容易導致創業失敗,不是青輔會所樂見。

至於中小企業處的「微型創業貸款」主要是為協助中高齡失業者創業而專案開辦的創業貸款,除了申請者必須符合45~65歲的資格外,其事業必須是依法辦理,成立未超過1年,員工人數不滿5人的微型企業。

信用貸款最受創業者歡迎

在貸款金額方面,青創貸款提供較高的貸款額度,如果是擔保貸款(亦即有不動產、票券、機器設備之類的抵押品),每人可申貸300萬元,加上不需抵押品的信用貸款可貸到100萬元,每人最高合計可申貸400萬元,一家企業最多可由3位股東申貸,因此最高可貸到1,200萬元。

李俊德表示,如果是經過「中小企業創業育成中心」輔導培育的創業者,每人的信用貸款額度可從100萬提高到150萬元。

至於微型創業貸款的申貸額度,由於屬於5人以下規模,最高為100萬元。

辦理青創貸款績效第一名的台灣中小企銀台北復興分行經理楊炤宗表示,由於創業青年大多沒有已還清貸款的不動產可申請擔保貸款,因此多半只申請100萬元的信用貸款。青創貸款分成6年償還,第一年的每個月只要償還不到3,000元的利息,第二年以後每個月也只要攤還約1.8萬元的本息,對剛開始創業,還處於燒錢階段的創業一族而言,可降低初期的還款壓力。

從申貸風險來看,由於這些創業貸款都是由政府推出,因此包括申請資格、還款期限都有明確規定,也不會隨便調漲利率。雖說政府較無彈性,但這個缺點對貸款者反而是優點,申請創業貸款比向民間貸款更有保障。

沒自備資金,別想申請創業貸款

政府創業貸款立意如此良善,是否表示只要提出申請,都能順利貸到一筆資金呢?

許多創業者興沖沖地拿著創業營運計畫書跑到銀行,以為能馬上取得貸款,銀行承辦人員卻拿出一疊表格和清單要求填寫,而且還要找保人,想到這麼麻煩,許多人頓時打了退堂鼓。

楊炤宗表示,創業者常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就是因為沒錢,才需要向銀行借錢;但站在銀行的立場,一定要確保貸出去的資金能收得回來。如果申貸者連資料都準備不齊,本身也不投入任何資金,銀行自然會對申貸者的創業決心打個大問號。「簡單地說,如果你沒有錢,銀行是不會借錢給你的,」楊炤宗說。

「創業是一種責任,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如果自己也能負擔一部分資金,應該會更用心在事業的經營,銀行也比較放心,」李俊德提醒。

為何申請貸款被打退票?

雖說各種政策性貸款是由政府所推動,然而實際辦理這類貸款業務,還是委由各家銀行負責,因此申貸案能否過關,完全掌握在銀行的手中。

通常銀行會拒絕創業貸款申請,雷世謙認為原因不外乎:

1.文件或證件不齊備。

2.申請人的信用紀錄不良,像是繳款不正常,甚至有退票紀錄等。

3.創業營運計畫書中,借款的用途不明確、用途過於牽強、或申貸購買的產品價格高於市場行情太多。

4.利用貸款償還民間借貸。

5.創業營運計畫書中的還款計畫不具可行性。

提高申貸成功機率訣竅

至於如何提高申貸成功率,有豐富輔導中小企業創業經驗的李俊德歸納出以下幾點:

1.盡量找位於公司或店面附近的銀行申請青創貸款。

2.最好找申貸者已有信用往來紀錄或存款紀錄的銀行申貸。

3.盡量和辦理相關政策性貸款案件較多的銀行申貸。

4.多問幾家承辦銀行,貨比三家不吃虧,在業務競爭的壓力下,可適時透露其他銀行的利率,看能否獲得較優惠的貸款條件。

5.保持良好的個人信用紀錄(不要有不良或惡意的欠款紀錄)。

6.創業營運計畫書的內容要務實可行,不要天馬行空或好高騖遠。

7.事先請教銀行應備齊哪些文件及證明。如有任何問題,應尋求政府的資源(例如青輔會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創業諮詢服務中心)協助輔導。

平時維持良好信用紀錄

雷世謙與銀行折衝的經驗是,許多銀行在300萬元貸款額度內,不需呈報總行就能自行決定申貸案;以100萬元的青創信用貸款來說,通常都是由分行經理自行決定。因此,向哪一家銀行的分行申請貸款,攸關通過機率的高低。如果某家銀行對辦理這類創業貸款不夠積極,分行承辦行員也不熟悉相關作業,在少做少錯的心態下,申貸案被打回票的機率較高。這也是為何最好找承辦相關貸款經驗較豐富的分行。

至於保持良好個人信用紀錄的原因,台灣中小企銀經理楊炤宗表示,由於額度100萬的信用貸款金額並不算大,銀行在收到貸款申請時,通常不會先看營運計畫書,反而會先向聯合徵信中心,調閱申貸者的信用紀錄,只要信用紀錄良好,申貸成功的機率也大幅提高。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台灣中小企銀科長乙增祥建議創業者,在申請貸款前,除了檢視創業財務規劃是否健全,更要緊的是,平常千萬不要遲繳信用卡、現金卡、或分期付款的帳單,因為這些信用紀錄,都會存入聯合徵信中心的資料庫。時下年輕人常覺得遲繳帳單沒什麼大不了,但銀行則認為如果連個人信用都維持不好,又如何能經營一家企業?等到申請貸款被拒絕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只要銀行的疑慮愈少,申貸成功的機會就愈大,」楊炤宗強調。

「找保人」是許多創業者放棄申請貸款的主因,過去政策性貸款條例,將保人資格條件規定得很嚴格,這兩年已修改為:由各承辦銀行自行決定保人條件。過去為避免瓜田李下之嫌,申請人家屬是不能當保人的;現在只要有自有資產,而且不必設定給銀行,即使是兄弟姊妹也可以當保人。

小心「隱性成本」的陷阱

銀行提供創業貸款時,除了賺取利息外,經常會訂立一些條款,不但變相收費,也壓縮了創業者實際能運用的貸款金額。這些各式各樣的陷阱,我們稱之為「借貸地雷」。

一位企管顧問指出,銀行在拉貸款業務時,往往標榜低利率、免保人等動聽訴求,等到申貸者遞件後,各種名目的費用卻一個個冒出來。由於有些費用是直接從貸款金額中扣下來,申貸者比較沒有感覺,但卻變相增加申貸者的貸款成本。

1.開辦費

根據青創和微型創業貸款的規定,銀行除了申貸人信用紀錄調閱手續費(數百元而已)及信保基金保證手續費之外,不能收取開辦費或其他名目的費用。但許多銀行表示依銀行規定需要收取一筆開辦費,費用多寡不一。有些銀行自辦的信用貸款,開辦費高達貸款額度的9%,這是最常見的費用。

2.手續費

也就是銀行辦理政府創業貸款的手續費用,看似合理,然而這筆費用是不應該收的。

3.帳戶管理費

有些銀行在貸款期間,會向申貸者收取帳戶管理費,這筆費用同樣也是不應該收的。

4.帳戶回存

由於銀行辦理信用貸款時,依政府規定可將貸款金額的八成,送交信保基金信保,對承辦銀行來說只剩下兩成的風險,因此有些銀行會規定申貸者必須將貸款金額的兩成回存在帳戶內不得使用,將這兩成風險轉嫁給申貸者吸收。假設申貸者借100萬元信用貸款,實際上只能動用80萬元貸款,這樣的規定也是不合理的。

除了以上各種費用,乙增祥也提醒申貸者要注意逾期繳款的懲罰條款,通常稱為「違約金」或「懲罰息」。有些銀行將這些罰金訂得很高,如果不小心違反規定,申貸者付出的成本將遠超過想像。

詳讀借款合約條款

面對形形色色的「貸款地雷」,乙增祥建議創業一族,和銀行打交道時要注意兩件事情:

第一,有些銀行打出超低利率的廣告,其實是「階梯式利率」,也就是前幾期的利率較低,但接下來的利率就急速攀高,甚至超過正常水準,還款時間拖得愈長,借款成本就愈高。

第二,和銀行申請貸款前,一定要詳讀合約條款,因為各種隱藏性費用,都躲在密密麻麻的條款裡,這也是創業一族最容易忽略的死角。

申請作業 自己動手

創業一族常認為創業初期百廢待舉,哪能撥出時間寫一大堆貸款申請表,因此往往請人代寫申請書。但楊炤宗建議,創業者應親自填寫申請書,趁著填寫這些表單審視自己的創業計畫是否完善,還可以節省行情約5萬元的捉刀費用,「100萬元的信用貸款說多也不算多,每分錢都應該用刀口上,」楊炤宗說。

民間借貸風險高

向親友借貸、標會,是創業一族常用的「非金融體系」籌資管道。雷世謙認為,向親友借貸雖無須提出一大堆的表單或文件,還款也比銀行借貸來得有彈性,卻得面對親友高度期待的壓力,還欠下一筆剪不斷理還亂的人情債,甚至可能礙於情面,事前沒有把利息、還款期限說清楚,事後各種糾紛層出不窮,反而得罪了親友,多了一些冤家。

另外像是標會,除了要花時間找會腳,也可能因為搶標而付出較高利息,增加創業成本負擔,甚至還要評估是否有倒會的風險。若是向地下金融管道借錢,就更危險了,不僅利息超高,一旦還不出錢來,黑道就可能上門,「向地下金融借錢導致的悲劇,充斥在社會新聞中,創業者千萬不要自投羅網,」雷世謙說。

過去中小企業造就了台灣經濟奇蹟,如今創業的資金門檻降低了,有志創業者更要懂得善用各種政府資源,除了青年創業、微型企業創業、中小企業簡便貸款等政策性貸款之外,還有許多針對不同產業及專案的貸款、補助與獎勵辦法,李俊德認為,在個人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創業一族更要善用政府資源,才能事半功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